扎克·伊迪——或者说,周志豪——咬着自己的下嘴唇走向了替补席,和他的队友们和教练拥抱击掌,然后转过他庞大的身躯,用自己的15号球衣遮住了自己的脸。
周志豪在昨天的NCAA决赛里上场39分钟,25投15中拿到了37分10篮板2盖帽,但这依然不足以让他拿到总冠军。康涅狄格大学那边没人拿到超过20分,但他们其实也不需要这样的人。他们引以为傲的防守型中锋多诺万·克林根在内线一对一顶防和消耗周志豪,没有呼叫任何队友来夹击。而只要周志豪的篮下强攻不中,康大就抓下篮板开始推反击。
在周志豪的体能下降之后,这场全美瞩目的NCAA决赛下半场,很快就变成了长达十几分钟的康大冠军加冕仪式。克林根是这场仪式的主要功臣,至于周志豪,当代美国大学篮球界里最具统治力的球员,最近两届的全美最佳球员,只是这场加冕仪式里一个必要的强大配角罢了,主要用处是反衬冠军的成色。
对于不熟悉美国大学篮坛的朋友,我们可以先介绍一下这两位中锋:普渡大学的周志豪,224公分136公斤,我们前几天发过一篇解析他技术特点的文章;康大的克林根,218公分127公斤。毫无疑问,他们是本赛季大学男篮比赛中最具影响力的两名球员。
鉴于看大量NCAA的比赛对我们来说多少显得有些不现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捷径证明上面这个观点,就是看看全美大学生的PER值排名:周志豪39.2高居榜首,克林根35.4紧随其后。这让这赛季的他们和2018-19赛季锡安在杜克的40.8、上赛季周志豪自己的40.2一起成为了近6个赛季NCAA球员的PER前四。
正如某些老艺术家所言,在天赋层级越低、技战术水平越差的竞争环境里,“他高呀”这句名言就越有用。这两位巨人不仅个子高大,而且身材魁梧,拥有结实的体格和粗壮的小腿,他们在个人表现和球队战绩上双双统治了今年的NCAA,最终得以在决赛里决一雌雄,堪称一场佳话,但在赛季结束的当下,并非NCAA迷而是NBA球迷的大家终究会提出那个问题。
“他们能打NBA吗?”
我看到了有人把周志豪拿出来和姚明做比较,认为如果更高大、更缓慢的姚明最终得以在NBA站稳脚跟,周志豪也有机会。但他们很可能忘了一个浅显的事实:姚明在的时候的NBA和当下的NBA,打的完全不是同一种篮球了。
可能在这些年里,篮球规则并没有发生什么天翻地覆的改变,但大家通往胜利的方式和比赛策略已经今非昔比。我可以帮大家回想一下,2006-07赛季是姚明场均得分最高的一个赛季,他那个赛季场均可以拿到25.0分9.4篮板,入选了NBA年度二阵。那年的休斯顿火箭在范甘迪的执教打了一套围绕姚明展开的防守体系,整个赛季防守效率高居联盟第三。
然后呢?他们在季后赛被犹他爵士干掉了。姚明在整个系列赛里拿布泽尔的罚球线中投一点办法也没有,恨得当时的中国球迷们牙痒痒。那是2007年,现在是2024年,好消息是现在没什么中锋会在罚球线中投了,坏消息是他们会去投三分球。
在2007年,NBA的赛场上还活跃着很多像姚明一样的巨兽。221公分的立陶宛巨人“大Z”伊尔戈斯卡斯那赛季跟詹姆斯一起打进了NBA总决赛,已经150公斤重的“小鲨鱼”埃迪·库里那赛季站在场上打了2849分钟,场均还能拿到19.5分和7.0篮板,213公分130公斤的安德鲁·拜纳姆也在那个赛季声名鹊起,科比因为球队不愿意用他去换杰森·基德把杰里·巴斯狠狠骂了一顿。
好的,现在我们开始想象他们原封不动地出现在当今的篮球场上,然后被卢卡·东契奇或者斯蒂芬·库里来回用挡拆点名的场面。我相信现在有一半的朋友开始皱眉头,而另外一半的朋友已经忍不住要笑了。
在约基奇和恩比德连续三年拿到MVP之后,我看到有很多人在大声疾呼“中锋盛世回来了”。但事实是,能与众不同的只有约基奇和恩比德。强的是他们,不是大中锋。何况,约基奇和恩比德也不像大家印象中的大中锋那么打球。
约基奇确实又高又胖,运动能力也很一般,但他在进攻端威力太强,变化太多,而且他意外地比大家刻板印象中的要快很多;从体格看,恩比德也算重型内线,但和他的体型相悖,他是一台没有感情的高位持球攻机器,总有一些科比式的面框进攻,除开个别系列赛不提,他在场上的每个回合看起来都像是“要么得分,要么走上罚球线”。
除开这俩怪物不谈,布鲁克·洛佩兹也看起来很像是上个时代意外留下的遗产,但他为了让自己不和这个时代脱节练就了一手三分球,而且有字母哥给他扫荡,他在防守端可以大胆守沉退。还有一批诸如努尔基奇、德拉蒙德和博班·马扬诺维奇之类的朋友,他们有点过去的风骨,代价是他们当中有的只能在板凳上喊喊加油,有的因为总是掉进陷阱只能在球队里扮演偏小的角色,被对面针对之后也只能被迫化身前者。
取代这些恐龙的,是我们熟悉的新一代内线。其中有些虽然也高大,但是足够瘦削,这让他们的敏捷足以跟上联盟里的锋线球员,而且往往有一手不错的远投,比如文班亚马、霍姆格伦和波尔津吉斯;另一种则是身材矮小,拥有出色的速率和弹跳,可以大量守换防,比如阿德巴约、奥孔古和年轻的追梦;还有一些东欧内线,依靠着掩护质量、传球手活、少量背打和中远投在联盟里立足,比如小萨、申京和武切维奇。
即便是其他那些从技术手段上看起来比较传统的内线,比如贾雷特·阿伦、祖巴茨和珀尔特尔,他们往往也会把自己的体重控制到115公斤以下,这样才能满足当下NBA的基本逻辑:在NBA,矮不是死罪,慢才是。
NBA有防守三秒,再高大的巨灵神也得每隔2.9秒离开一次油漆区。NBA的出色射手实在太多,沉退的防守逻辑局限性太大。在这个联盟里的明星外线技术又过于精湛,以至于重型内线出去换防几乎等于白送一次空位投篮。这一切都对大个子——尤其是强壮、缓慢的大个子——极度不友好。
在ESPN最新的一期预测选秀里,球探们依然把周志豪视作今夏NBA的潜在乐透秀,而克林根则高居前三。这是我们上面提到逻辑的延续:克林根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球探们给他的模板是去年的美国男篮成员沃克·凯斯勒。相对于周志豪,他的脚步更灵活,运动能力也更好,更擅长远离篮下进行延误、补位和换防小个球员。对西北大学的比赛里,他多次换防对方后卫,轻轻松松就送出了8记封盖。也许他的这套比赛逻辑在NBA面对等级更高的外线球员会行不通,但在至少在NCAA层级的比赛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这些方面的能力,这就足够了。
与此同时,周志豪是一个更极端的模型。他的身材更高大,动作更缓慢,在防守端更依赖队友的支援。当然,他也有更好的处理球能力、更出色的低位技术和更棒的对抗,但NBA未必用得上这些。如果他想要在NBA进入一支球队的轮换,他必然要改变自己在普度大学的打球逻辑,打更多的挡拆,更少要位背打。有球探把他比作一个更高更慢的瓦兰丘纳斯——一个防挡拆很吃力,但有禁区威胁和篮板保护能力的内线。
但我们必须提一句,瓦兰已经在努力改变自己了,他这个赛季已经投了116个三分球,而场均上场时间只是近五年生涯新低的23.7分钟。当下的NBA球队有太多办法把这样的球员打得上不了场,而周志豪的基础条件决定了他要面对的情况只会比瓦兰糟糕得多。即便他是他这类模版的球员里近些年在大学篮球界最成功的,我还是很难想象他迅速成为一支球队轮换前7人的画面。
从一个对高大球员非常友好的篮球世界去到另一个对高大球员极端不利的联盟就是这么困难,打更高级别的篮球的门槛就是如此苛刻。如果真的进了NBA,没人管你是全美最佳、奈史密斯奖、约翰伍登奖或者是CBA最佳防守球员,嗜血的迅猛龙们只会把高大缓慢的剑龙当做猎杀的对象。
你想要对此做好准备?那就别坐在家里闭门造车。不出去跟他们真刀真枪地过招,你永远不可能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