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
中国滑板女运动员曾文惠
在东京奥运会滑板女子街式比赛中
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在中国又掀起了
一股滑板运动的热潮。
2021年7月22日,中国滑板队队员曾文蕙在训练中。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滑板运动
属于世界三大极限运动之首,
目前分为“街式”和“碗池”
两种比赛形式。
现在,这项运动正
日益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新宠”!
↓↓↓
在北京朝阳大悦城的
楼宇间的空地间,
几名身着潮流服饰的青年人脚踏滑板,
时而高高跃起,时而快速滑动,
几个惊险动作
不时引起围观者的惊呼。
滑板教练高正光在完成“豚跳”动作。“豚跳”是滑板的入门动作,也是所有进阶动作的基础。
滑板教练王一经常在U池内练习动作。
王一最熟练的就是正身抓板跳动作。
备受青年人喜爱的滑板运动,
其实是海洋冲浪文化的衍生品。
人们希望能在陆地上体验冲浪的快乐,
所以缩短了冲浪板,装上轮子,
在街头巷尾“冲浪”。
逐渐,滑板演变成一种街头文化,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开始流行。
20世纪80年代末,
滑板运动开始传入中国。
1993年,
中国首届全国滑板运动比赛举行,
自此在中国青少年中流行开来。
风格自由、惊险刺激的滑板运动受到青年人的喜爱。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滑板文化
与相关信息进入中国,
学习滑板的人数越来越多,
中国的滑板运动的舞台愈发广阔。
2017年天津全运会,
滑板作为群众体育项目
首登中国全国运动会赛场,
更多人认识了这项极限运动;
2020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
授予王一博“中国滑板运动推广大使”称号,
助推了中国青年群体学习
和了解滑板的热情;
今年7月26日,
年仅16岁的曾文惠在东京奥运会上
取得滑板女子街式比赛
第六名的好成绩,
也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滑板运动未来可期。
滑板教练王一(右)在指导第一次来上滑板体验课的学员熟悉滑板基本动作。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这项运动。
朝阳大悦城某滑板俱乐部,
一位滑板教练的学生就有五六十人,
其中最小的才4岁,最大的35岁,
且以女性居多。
据俱乐部负责人介绍,
中国滑板队的选手
在今年东京奥运会上
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这让很多人来参加体验课、
报名学习滑板。
人们认识到,滑板不仅仅可以
像奥运赛场上那样精彩、刺激,
也可以轻松、潇洒。
8岁的王曾加学习滑板已经有4年,现在他已经可以独自完成很多高速动作。
学了一年的小学员张继元在教练带领下熟悉U型池。
燃烧冰滑板公园中的小学员正在练习“豚跳”动作。
今年只有10岁的孙艺菲
已相当熟悉滑板,
她可以做斜坡旋转这类高阶动作。
“我最喜欢滑板是因为
动作可以一直不断变化,
每一次转弯、跳跃
都可以不一样,有新鲜感。”
学员孙艺菲在教练的帮助下进步飞快,这是她在学习坡上向外转身动作。
骨子里透着
冒险、自由与激情的滑板运动,
早已被滑板爱好者们
视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23岁的高正光是一名滑板教练,
在他看来,
滑板运动不能一味追求难度,
更重要的是学会发现自己的擅长,
并用其表达内心的想法。
“滑板让我快乐、让我自信,
还教会了我如何去
接受自我、认清自我。”
滑板教练高正光(左一)和他的同事们表示:“以前玩滑板是非主流、家长不让的事,现在却成了新潮流,不少家长还跟孩子一起来学。”
“滑板之所以被全世界的人们热爱,
其衍生于街头艺术的滑板精神
是最重要的。”
从事滑板运动18年,
有7年滑板教学经验和
3年多的职业滑手生涯的教练瓮楠,
对于滑板的热爱他有着自己的理解,
“滑板不仅仅是一项运动,
它在发展过程中
获得了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延续。
社会层面的理解与尊重,
也正积极推动着滑板运动的普及。”
2021年8月17日,滑板教练瓮楠在北京燃烧冰滑板俱乐部碗池场地内完成正身后桥滑动。
令广大滑板爱好者振奋的是,
继东京奥运会之后,
滑板也将继续作为
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 。
从街头走向奥运赛场,
越来越多的人在滑板运动中
滑出自信、滑出快乐!
内容来源 | 2021年9期《人民画报》
摄影 | 张也
撰文 | 周晨亮
视频制作 | 张也
编辑 |王伊奕
校对 | 袁梦
值班审校 | 黄丽巍